关闭
  • 学生登录
  • 用人单位登录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文章资讯

关注韩山师范学院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
随时随地投简历,获取最新就业信息
求职新鲜人 ,不要只是让自己看起来很努力
更新时间:2021-05-21|浏览次数:1506
分享:

每到毕业季,应届生们总会抱着一沓简历,投入到找工作的大军中去。有的人很顺利,不久就手握多个offer,而有的人总是充满希望地去投简历,剩下的是杳无音信或者对方通知没有被录用。经历过面试失败,有的人看着身边的同学都找到了合适的工作,感觉压力很大,就随便选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公司去工作;有的人碰壁之后,改变自己的就业方向,最终也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还有的人,面对一次次希望和失望,开始受到打击,自信一点一点被磨掉,怀疑自己要不要坚持下去?作为一个从业九年多的HR ,想分享一些关于面试不成功,需要注意的那些事儿,希望能给即将找工作的同学们一点启发


01、正确看待应聘面试上的成与败


不要妄自菲薄,其实你并不差。招聘和应聘这件事,就像谈恋爱。并不一定是你不够优秀,有时候只是公司和你不太匹配而已。从招聘方来讲,招聘过程本身会考虑很多因素,应聘者未来要从事什么工作,他的上级是什么性格,公司能支付的薪酬范围是多少等等。有时候不是你不够优秀,而是你太优秀了,公司怕你不适合呆在他们的“小庙”里。有时候你太外向了,而未来你的领导喜欢内向的人。因此不是所有的失败都是你的问题,不要轻易否定自己。

机会总是更青睐于有准备的人。不要相信电视剧里才有的剧情,因为你的楚楚可怜,就给你机会。公司都是定岗招聘,尤其是现在经济形势压力大,很多企业被迫裁员。像华为这样的龙头企业,薪酬管理的理念更是“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工资。”招聘人员要针对空出来的“坑”,去寻找最合适的“萝卜”,而通常能进入面试的人资历不会相差太多,最后决定去与留的往往是某些个性特质。所以,你失败100次,也许第101次,就找到合适的工作了。


02、面试通关需要注意这几点


简历没有重点,不可取。有的人在大学时参加了不少活动,就全部写进了简历,事无巨细。HR没有时间看那么多的实习经历,他们每天看成千上万的简历,早就练就火眼金睛,就像搜索引擎一样,需要找关键词。你写下的与岗位没有关系的越多,你的简历就越容易被自动忽略掉。而且很有可能被认为是凑字数或者实在没有什么经验可写。其次每一份简历都有一个获得证书的简栏,很多毕业生都会填上英语四级、普通话等基本上人人都有的成果,虽然它在简历筛选中有一定的作用,但HR更需要看到的是一个应聘者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亮点。所以大学期间,我们不能把这个平台看作一个对自己高中辛苦阶段的奖赏和犒劳,就盲目放松自己。要知道,高考更多的只是高三群体间的比赛,而毕业时,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即将毕业的学生群体,还有一些来自社会上正处于待业的或是已经积累了丰硕工作经验的职场老手等多方群体的竞争。因此,大学期间的我们,应提早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有重点的考取证书、发展职业技能,从而在后期找工作和应聘过程中获得更多被选中的机会。

注重差异化处理。很多毕业生在临近毕业之际,面临论文答辩和找工作的双重压力,很多人为了简单就会采用“一简多投”的方式,试图以此来通过所有面试的筛选。但每个公司由于主营业务和岗位实际运行需要的情况不同,所以人员招聘的侧重点也是有所不同,因此在投递简历过程中我们应进行适当地调整,准备多份简历来增加投中机率。

我曾经看见过一份应聘人力资源的简历,中间明明白白写着期望岗位:研发类。这种简历会直接被刷掉。

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这份简历显然是拿应聘别的公司的简历来投递的,完全不同的岗位用了一份简历,连期望岗位都没改,这说明应聘者并没有重视这份工作。既然他对这份工作的重视不够,HR为什么要给予机会呢?

第二,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不清晰。研发和人力资源在公司内是属于不同的系统,跨度相当大,如果不是对这份工作不够重视,就说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清晰的职业定位。HR会认为,这样的人流动性风险偏高。既然没想好,就给点时间再想想吧。

第三,应聘不同岗位可不是女士装扮那么简单,一套搭配便可盐可甜。每个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跨岗位的难度并不小,请尊重你的每一次投递简历的行为,也不要轻视每一个公司的岗位说明书。我们辛辛苦苦编写的岗位说明书,在这种简历面前变得苍白无力。如果让这位来面试,是不是先要和自己的辛苦和解? 

投递简历前,先了解透公司。很多毕业生在没有了解公司,甚至连公司全名都没记下来的情况下,就硬着头皮去面试了。不了解公司的背景,其实是对应聘公司的不尊重。如果一个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能熟练地说出公司的企业文化观念,了解企业在业界的口碑,试问哪个HR不喜欢这样有准备的人呢?把每一次面试都当成最终面试,摸清企业和岗位需求,没有任何章法的盲目面试,只会增加你的失败经历而已。 

从以往的经历中挖掘亮点。如果对岗位不了解,不知道如何优化简历,请拿出你做毕业论文的看家本领,网络检索能力!可以事先按招聘启事中的岗位职责进行相应检索,了解一下这个岗位是做什么的。然后,去知乎、百度等能检索到信息的地方去,了解类似岗位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再从自己的优点、能力出发,突出与该岗位相关的特长。比如你要应聘培训专员,你可以写自己在学生会负责组织策划过一场大型培训或讲座。

了解行为面试法。很多公司的面试都包括笔试(性格测试)、无领导小组讨论、游戏等环节。当然,还有一种面试方法,叫行为面试法,大家最好了解一下。什么是行为面试法?是HR用你过去经历过的事情,预测将来你在岗位上遇到类似问题的处理方式。行为面试法,通常用于测试你与岗位某种能力的匹配度。注意,它不是假设你在这个岗位,会怎么处理这种事情,那是情景面试法。

行为面试会提一些问题,比如,请举例说明你遇到过的最大的困难是什么?你怎么面对它的?这是一种基于事实的提问,我们能做的是在面试之前,找到自己经历过的一些事情,看能否总结出几个有亮点的回答,或者提前提炼出自己的处理事务的能力,在脑中提前把自己的经历整理好,要注意语言的逻辑性,还要注意不要把小打小闹的事,当成最困难的来讲。有的同学会说,自己除了读书,没有什么经历,怎么回答这种问题?学习的过程中一定是有过困难的,也可以说自己怎么制定计划,并严格执行,最终克服困难的。


03、找工作该不该将就?


关于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会有感触。喜欢的工作落选,不喜欢的工作,却抛出了橄榄枝。到底该不该降低择业标准?该选鸡头还是凤尾?我认为可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进行选择:

一是平台比钱更重要。对于应届生来讲,公司一般不会给很高的薪酬,这一点没必要纠结。如果两个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相当,你就要选平台更好的那个。薪酬是对你的能力的认可,毕竟通过面试了解的还是比较片面的,谁也不会喜欢冒险。如果觉得平台可以,薪酬就可以稍微低一些。同时,如果觉得平台不够好,但薪酬给的很高,也要注意。好的公司会不断调整薪酬,而有的公司入职时薪酬很有吸引力,调薪却遥遥无期。刚毕业主要是积累经验阶段,钱与平台两者相较而言,平台更重要。

二是不轻易放弃行业。有的人在学校、家长和自己内心过不去的槛上纠结,找不到自己心仪的工作,就随便找一个岗位先做着。我劝大家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这样。因为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行业,你会发现在一个行业干的久了,习惯了这个“随便选”的岗位,就容易产生依赖和惰性,再转行就不像刚毕业的时候那么容易了。我的一个同事,药学专业毕业,和同期进公司的同事一起在车间实习,实习期满后面临转岗去质量系统和行政办公室的两个选择。她选择了后者,一个和药学不相关的岗位。后来,她渐渐把专业放弃了。当初和她一起入职的同事后来有的人考取了执业药师,有的人被评为工程师,反观她自己,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办公室文员,后悔不已。之所以举这个例子是想告诉同学们,选择行业尽量选择入行门槛高一点的,俗称“有技术含量”的,不然将来很容易被取代

三是先进入,再调岗。如果你心仪的公司,暂时没有你心仪的岗位,可以想办法先入职这家公司。不要放弃自己最初的意向岗位,慢慢成长,等待机会成熟,待你想去的岗位有了空缺,可以申请转岗。注意,这和上一条说的坚持自己选的行业,并不矛盾。重点在于强调,不能安于自己不喜欢的行业,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

我们现在的人力资源总监,本科学的是机械。最初是在车间生产做班长的,后来有人力资源岗位开展内部竞聘,他就把平时看书积累的能量爆发出来,从此走上了人力资源管理岗位,一直做到总监。后来又读了经济类的硕士。在任何时候,都一定不要放弃学习,提升自己与意向岗位的匹配度。内部调岗比外部招聘更容易获得你想要的岗位。

四是保持职业敏感性。即使不是面临就业,身处在大二、研二,或者已经在岗,我们也要时刻关注一些商业管理杂志,收集和掌握行业和岗位的信息,关注经济动向。对大学生来说,如果有机会去企业实习,近距离接触实际业务最好。没有机会,就用阅读来弥补。在充满不确定的时代,职场中的人也会保持接触新机会的心态,要想更顺利地就业,保持职业敏感性,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五是调整好心态。不要高估自己,高校毕业生并非天之骄子,进了企业就是去做大事的人。随着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少有人能独立完成一件工作,每件大事背后是强大的系统,不要不懈去做一些鸡毛蒜皮的打杂的小事情。即使是最简单的打印、复印,也有人用比你牛的方法,比你快十倍。所以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不要给自己定位过高。过高的定位,有时只会让自己跌得最惨。

六是请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找工作的时候,不要因为几次失败而气馁,要认真总结经验,并信心满满地去应对下一场面试。你的每一点积累,都会在未来某天派上用场。我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在无数次面试失败积累经验后,在最后一次面试中从容应对得到的,这也让我在从事HR工作后,可以游刃有余的处理各种事务。回想一下,如果我就参加过一场面试,也许就不能对自己的工作有那么多感悟和想法了。请记住,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很多人正在用比你更科学的方法,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面试很多次,都没有成功,没有关系,请继续调整心态,总结经验。

以上这些也许不适用于每个人,具体情况还需要具体分析。谁知道你的小宇宙会不会在下一刻爆发呢?